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旅游管理系系主任
山地民族生计转型,少数民族人口迁徙,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变迁
固话:
Email:shixian64@163.com;282476060@qq.com
- 教育背景
- 工作经历
- 开设课程
- 科研项目
- 学术成果
- 社会兼职
- 其他
-
2003/09-2007/06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8/09-2010/06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获民族学硕士学位
2012/09-2016/06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获民族学博士学位
-
2010/08-2016/08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2016/09-2018/10 mg4355电子线路检测官网, 师资博士后
2018/11-至今 mg4355电子线路检测官网, 副教授
-
研究生课程:
《旅游质性研究方法》
本科生课程:
《旅游人类学》
《社会学导论》
《全球化视角下的旅游研究》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
《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实践研习》(2020年度校级质量工程·实践研习)
《<旅游人类学>课程与乡村振兴融合探索》(2020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
-
国家级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东西部协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理与路径研究》(2024BMZ007),在研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苗族代耕农的文化适应与社会融入研究》(20FMZB010),已结项
[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东部城市民族互嵌社区生成机制与社会治理研究》(17BMZ062),免于鉴定通过结项
省部级项目及其它项目:
[1]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各民族互嵌式发展与民族事务治理研究》(批准号:GD24CSH07)
[2]主持: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时空协商与文化响应》 (2017M622719),已结项
[3]主持:广东省教育厅创新人才项目《粤北地区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2016WQNCX009)
[4]主持:国家民委项目《珠三角各民族互嵌社区生成机制与治理研究》,2015—2016,已结项,良好等次
[5]主持:广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基地委托项目《人民政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研究》(2021-gdsyzx-11),已结项
-
学术著作:
[1]温士贤:《家计与市场:滇西北怒族社会的生存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2]温士贤:《苗族代耕农的文化适应与社会融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
学术论文:
[1]温士贤:《东西部协作: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实践》,载《开放时代》,2024年第6期。(CSSCI)
[2]温士贤:《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载《贵州民族研究》,2024年第5期。(CSSCI)
[3]温士贤:《多元医疗与文化整合:一个苗族移民群体的医疗实践》,载《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3年第6期。(CSSCI扩)
[4]温士贤:《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价值内涵、内在动力与践行路径》,载《贵州民族研究》,2023年第5期。(CSSCI)
[5]温士贤:《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东西部劳务协作的价值内涵与时代使命》,载《思想战线》,2023年第5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6]温士贤、陈钰妍等:《城市动物园的动物景观演变与自然教育实践》,载《中国生态旅游》,2023年第3期。(CSCD)
[7]温士贤、廖健豪:《研学旅行中的生态文明与动物伦理教育》,载《旅游学刊》,2022年第11期。(CSSCI)
[8]温士贤、苏志均等:《民俗文化赋能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机制:以车陂龙舟民俗为例》,载《MG4355线路检测中心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5期。(中文核心)
[9]温士贤:《东西协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载《贵州民族研究》,2022年第4期。(CSSCI)
[10]温士贤、廖健豪等:《旅游空间中的动物情感劳动与动物伦理困境》,载《旅游科学》,2021年第6期。(CSSCI,人大复印全文资料转载)。
[11]温士贤:《由生存危机到小康社会:费孝通对中国农民出路的探索》,载《思想战线》,2021年第6期。(CSSCI)
[12]沈萍、温士贤(通讯作者):《旅游开发中的多元主体与利益博弈:粤北Y村个案研究》,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CSSCI)
[13]Shixian Wen, Xiaomei Cai, Jun (Justin) Li. Pro-Poor Tourism and Local Practic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an Autonomous County in China. SAGE Open, April-June 2021: 1–11.(SSCI)
[14]温士贤、廖健豪等:《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的空间重构与文化实践:广州永庆坊案例》,载《地理科学进展》,2021年第1期。(CSSCI)
[15]温士贤:《由文化适应到文化自觉:广州苗族务工者的文化实践》,载《思想战线》,2020年第6期。(CSSCI)
[16]温士贤:《城市民族互嵌社区的多元类型与建设理念——基于珠三角地区的案例研究》,载《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4期。(CSSCI)
[17]温士贤:《由文化否定到文化复兴:陈序经的文化学探索》,载《文化遗产》,2019年第6期。(CSSCI)
[18]温士贤:《动物伦理与非遗“马戏表演”》,载《文化遗产》,2018年第5期。(CSSCI)
[19]温士贤:《流动中的家与社会:一个苗族家族的迁徙史研究》,载《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8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温士贤,朱竑:《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时空行为与文化响应》,载《MG4355线路检测中心学报》,2018年第4期。(CSSCI)
[21]温士贤:《流动社会中的田野工作实践》,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6.27
[22]温士贤:《阳江苗族代耕农的生存策略与制度困局》,载《民族研究》,2017年第6期。(CSSCI)
[23]温士贤,沈萍:《族际交往与城市民族关系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年第5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4]温士贤:《流动促城市民族互嵌社区生成》,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5.23
[25]温士贤:《走出边缘:阳江苗族代耕农的文化适应与社群重构》,载《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5期。(CSSCI)
[26]温士贤:《落地生根:阳江苗族代耕农的土地交易与家园重建》,载《开放时代》,2016年第3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7]温士贤:《市场经济与怒族社会生计转型:以怒江峡谷秋那桶村为例》,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CSSCI)
[28]温士贤:《西南族群模式与中国经验反思:兼评斯蒂文·郝瑞<中国西南的族群之路>》,载《民族学刊》,2012年第5期。
[29]温士贤,彭文斌:《传译民族文化与平等》,载《民族学刊》,2011年第3期。
[30]温士贤:《山地民族的农耕模式与生态适应:基于对怒江峡谷秋那桶村的田野研究》,载《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CSSCI)
[31]温士贤:《评<文化学概观>》,载《中国人类学评论》,2010,第15辑
[32]温士贤:《田野中的故事与故事中的田野》,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咨询报告:
[1]《关于推动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南方智库专报》第1135期(2023.11.6)
[2]《关于解决阳江苗族代耕农户口迁移问题的报告》,广东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相关部门采纳(2020.07)
[3]《优化珠海怒江对口支援机制 确保怒江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广东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相关部门采纳(2020.04)
[4]《做好疫情期间我省少数民族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广东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相关部门采纳(2020.03)
[5]《关于阳江苗族代耕农群体的情况汇报》,广东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批示(2013.08)
[6]《广东促进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与探索》,广东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批示(2015.07)
科研奖项:
[1]《苗族代耕农的文化适应与社会融入研究》,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度优秀学术原创图书奖
[2]《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东西部劳务协作的价值内涵与时代使命》,获2023年广州市社会学人类学学会一等奖
[3]《乡村外来移民的地权交易与社会融入:基于广东阳江代耕农的调查研究》获国务院参事室2021年度“第五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二等奖(独著)
[4]《广东促进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与探索》,获2015年度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 (第一作者)
[5]《市场化、工业化与怒族社会生计转型》,获2012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优秀论文奖 (独著)
[6]《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时空行为与文化响应》,获2018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优秀论文奖(独著)
-
海珠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师团团长
标签:
上一篇:黄向
下一篇: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