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德国青旅的奇妙相遇 ——DJH研学活动纪实
人生原本就是一趟奇妙的旅行,在这趟旅行里,你会品尝到不同口味的美食,拥有各种奇妙的体验,在岁月里不断丰富人生履历,更重要的是,你会遇见许多温暖过你的人,路过许多有故事的城,也许他们只会在你的人生中留下不深不浅的印记,但能相遇,却已足够幸运。
(图1:慕尼黑市中心的玛利亚广场)
2018年8月15日,在华师mg4355电子线路检测官网校外企业讲师、中国青年旅舍总部负责人尹忱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对德国青年旅舍以及研学项目设计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
(图2:赴德人员在纽伦堡青年旅舍门前合影)
德国青年旅舍协会德文全称Deutsches Jugendherbergswerk(以下简称DJH),成立于1909年,致力于为青年团体、学校项目、个人旅行者提供安全且舒适的住宿组织。青年旅舍的概念源于1909年,是由一位名叫理查德·斯奇曼的教师提出的。他最初的想法是建立一个能为远足的学生提供住宿的旅馆,让青年走出校门,亲近自然。
在最初的几天,我们都居住在慕尼黑公园青年旅舍。乍一看,德国的青年旅舍和国内的青年旅舍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不算宽敞的宿舍,自由开放的公共区域。可是,通过接下来几天的课程及入住体验,我们才慢慢体味到其中的种种。
首先,让我们惊讶的是入住的游客类型。在大家的刻板印象里,青年旅舍为年轻的背包客提供便宜的住宿和免费的早餐,而在这里,我们发现来入住的多半是家庭。原来,德国的青年旅舍不只仅是年轻人的聚集地,而是为了满足教育、社交、活动、会议等多种需求而提供给家庭、师生、运动团队、会议者等不同团体或个人的场所。
(图3:DJH CEO Mr.Dohn讲解市场目标客户群)
如今的青年旅舍,更像是一所社会学校,一个针对不同群体发挥不同功能的社交场所。对于学生和教育者来说,这里是户外课堂,他们在这里学会如何亲近自然,如何与同伴共处;对于家庭来说,这里是陪伴孩子玩耍的天堂,不需要担心疾驰的汽车,食物的品质及营养,孩子在这里既会交到朋友,也会学会如何在公共场合里自律;对于游客来说,这里依然可以作为寻找同伴的社交场所。青年旅舍的改变不仅仅是住宿条件的改变,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原本普普通通的旅舍因为承载了不同的社会功能而体现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精神鼓励着每个年轻人来到这里分享经验,学会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自然相处。
(图4:巴州青年旅舍市场与教育部负责人Markus先生授课)
其次,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理念,德国的青年旅舍还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满足不同需求的主题青年旅舍。比如,位于斯坦伯格的博森霍芬青年旅舍,因为其精巧的设计而令人印象深刻。抬眼望去,整栋房子仿佛镶嵌在森林里,据说最初建设的旅舍高度因为超过了周围树木10公分而被要求重建。这种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然的决心令我们汗颜。旅舍内部大大小小的设计更是处处体现着设计者的巧思,屋顶上的天窗设计,一方面是希望采用充沛的自然光源,另一方面当有火灾发生时,天窗会自动打开,达到疏散烟雾的作用。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不仅使得一个地方的环境得到保护,更使得建设者的精神和理念得到了更好的表达和传递。
(图5:博森霍芬青年旅舍经理讲解天窗的设计目的)
最后,让我们惊叹的是管理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每一种不同类型的食品都会有特定的储藏室,每一份食物在食用前都要达到指定的温度,每天也会有专人负责检查食物的各项标准并进行签字。这种严格控制的做法在我们看来甚至有些愚钝,但正是因为这种认真负责的专业态度,吃下去每一口面包、每一片乳酪都会觉得安心和珍惜。他们之所以能够把食品安全做到如此极致,除了因为先进的设备支持以外,更有行政部门的严厉把关。种种保障不仅体现了对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更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图6:慕尼黑公园青年旅舍经理展示储藏室的温度控制)
如今的德国青旅致力于成为一个能够对所有人开放的场所,包括残障人士。在拜罗伊特青年旅舍,有40%的员工都属于残障人士。对于这些残障人士,DJH想要打破甚至消除一些边界,他们不仅希望残障人士可以无障碍的出门远行,还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更加理性客观的认识残障人士的存在。
(图7:德国青年旅舍副主席 Mr. Koller介绍青年旅舍的平权实践)
DJH像是一座灯塔,时刻提醒着我们:真的有人,就在那里,拥抱着大自然生活;真的有人,就在那里,尝试唤醒人类所有美好的特质;真的有人,就在那里,为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世界而不断践行着。
(图8:赴德人员在博森霍芬青年旅舍后院合影)
撰稿:张晨、李君
摄影:杨楚姿